【中山.教研】创新习题设计,提高课堂实效

人气:671时间:2022-05来源: 【中山的士票】

 告别人间四月天,迎来了绚丽多彩的五月。“双减”不只是减作业量和时间量,更要回到课堂。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提高课堂实效,根据我校数学校本教研工作计划,5月9日下午,中山小学数学组在模范校区开展常规教学研讨活动,全体数学教师积极参与。

  

  第一节课由高段的张城铃老师进行课堂展示,她执教的是六年级下册《立体图形总复习》。作为复习课,要把梳理知识与有层次性的练习相结合,有相当大的难度。但是复习已学的知识,并建构起一张知识网络,从而形成良好的认识结构,这是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目标。根据学情和学生能力,张老师让学生在课前先自行整理,然后通过在课堂上同桌交流以及优秀同学的作品展示分享不断完善形成知识网络。以此让学生获得整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培养建构意识。

  

  接着设计三个数学活动,富有新意又层层递进。练习前张老师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都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接着小组讨论,再通过麻吉星设备随机抽选发言或投票,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大胆大方上台演示操作,台上台下生生互相交流。在练习中查缺补漏,巩固相关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综合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

  

  课后,张老师对自己这节课进行了反思。

  

  接着,听课教师们进行评课,找亮点,谈收获,给建议,气氛十分融洽。

  

  首先是杨喆老师进行点评:张老师先布置学生课前整理复习,用表格、思维导图、小报等形式导入复习课,唤起旧知。接着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复习课绝不是对旧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学生认识的继续、深化和提高。张老师设计的三个问题,富有层次,加深学生对学过图形本质特征的理解,又能进行知识点的重建。

  

  接着何文芳老师指出:张老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的习惯与方法,回顾立体图形的特征。用三个活动串联课堂,在活动中让学生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活学活用。教师开放式教学设计,拓展了学生思维,在交流中体验获得知识的乐趣。而且也让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对张老师的课堂驾驭信心和能力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也给出建议:在设计第一个活动之前可以先安排学生一个动笔的基础练习环节,这样可以让练习形式丰富多样。

  

  最后陈云老师点评道:本节课有两个亮点:1.把梳理知识的环节前置,在学生在课前通过动脑、动笔整理把握立体图形的知识脉络,这样能让学生在整理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提高学习效率。2.三个问题的设计新颖巧妙,很好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两大亮点都非常符合“双减”之下的高效课堂。

  

  听评课过后是对数学组年轻教师进行“改题和说题”的常规训练。

  

  为了加深教师对新课标精神的领会和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充分认识到题目之间的关联,抓住问题的本质,提升教师对考查知识和考查方法的理解,从而有效指导课堂教学,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教师对原有习题进行改造加工,使之从形式、考察功能上发生改变而成为新题。习题改编设计也是小学数学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本次由林汉铭老师负责出题,并给年轻教师一节课的时间思考,由王宏老师和何佳萍老师进行改题说题汇报。

  

  改题要求:将算式“5×6×6”改造成高年级有关“图形与几何”背景的综合题。要求:三个小问题,有递进性,且要求最后一小题为开放性问题。

  

  两位老师分别从题目背景、学情分析、设计内容、设计目的和渗透思想这五个方面进行说题。

  

  王宏老师分享了自己设计的三道题:

  

  (1)王老师想要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鱼缸,准备去玻璃店选玻璃,选了①号的1块,②号的4块,你觉得能拼成一个鱼缸吗?如果能,请你画出草图;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2)如果你是王老师,你想选(  )号(  )块和(  )号(  )块让鱼缸体积最大。再利用选择的数据求出制作这个鱼缸用了多少的玻璃?

  

  (3)王老师家中放鱼缸的位置只能放下一个长方体的鱼缸,你能想出几种拼法?

  

  长方体1:选(  )号(  )块和(  )号(  )块。体积:

  

  长方体2:选(  )号(  )块和(  )号(  )块。体积:

  

  长方体3:选(  )号(  )块和(  )号(   )块。体积:

  

  何佳萍老师改编的三道题如下:

  

  李叔叔去商店买一个正方体鱼缸(如图)

  

  (1)这个鱼缸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2)制作一个这样鱼缸至少用多少玻璃?

  

  (3)如果这个鱼缸里石头已占空间adm³,那还可以装大约多少升的水?

  

  接着林汉铭老师对两位老师的改编题进行了评价,也阐述了自己的改编思路:第1小题计算,第2小题画图,第3小题开放式题,比如:长方体水箱里装的水,长、宽、深分别为6dm、6dm、5dm,倒入三棱柱水箱(底面三角形的长和高分别为6dm、6dm),那么水的高度在哪里?请在图中标出来。

  

  继而余奋征老师和方榕老师也分别补充分享了自己的改编题。

  

  (1)根据算式画出可能的立体图形。

  

  (2)这个算式可以求出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或表面积?

  

  (3)如果5×6×6可以算出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在什么情况下?说明理由。

  

  方榕老师:5×6×6可以认为是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5、6、6,从体积、表面积、棱长入手设计改编习题。还可以看做是无盖的正方体,可以想如果延长长为6,变成正方体,或者缩短宽和高变成正方体,现在的体积(表面积)比原来增加(缩小)百分之几或者现在的体积(表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等等,把分数、百分数的知识与图形几何知识联系起来解决问题……

  

  最后林汉铭老师指出:编题者一定要有统领全局的视角,不论从哪个角度出发进行改编题目,前两个问题要为第三个问题的设计做铺垫,题目之间要体现出关联性、合理性和层次性。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此次教研活动,无论是课堂教学中精彩的练习设计,还是“改题说题”的习题设计训练,都给老师们带来极大的启发与思考。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的目标,相信经过一次次的专题研讨,中山数学团队教师在不断的思想碰撞中,激发创新的火花,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素养,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最终实现“双减”真正的落地。